臨床表現為:寒戰、高熱、頭痛、呼吸急促、衰竭等膿毒血癥癥狀。發病早期,口底部疼痛、舌運動不靈、言語不清、吞咽困難,且流涎。繼而炎癥擴散到舌根、咽喉和上頸部軟組織,可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檢查可見頦下及頜下區紅腫,捫之硬如木板,局部壓痛明顯,可有皮下氣腫,呈捻發音?诘捉M織腫脹隆起,舌體向上或向后移位,舌運動不便。炎癥可蔓延至咽旁隙,甚至進入頸動脈鞘,腐蝕血管或引起頸內靜脈血栓性靜脈炎。也可向下蔓延進入上縱隔,導致縱隔炎?诘姿[,可并發喉水腫,致喉阻塞而出現窒息。還可發生敗血癥、中毒性休克等全身并發癥。治療應早期應用大劑量廣譜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時給予適量的糖皮質激素以減輕中毒癥狀,并行全身支持療法。如重癥或有膿腫形成,則應行手術切開引流,以減輕炎癥組織的張力,緩解水腫,或引流膿腫。手術在局麻下進行,在下頜骨下緣作一橫行切口,切開頸闊肌及深筋膜,然后在兩側下頜舌骨肌間作一垂直切口,向上分離進入舌下隙,作擴腔引流。排膿后置入引流條。如病人呼吸困難明顯,應行氣管切開。
膿性頜下炎也稱路德維希咽峽炎,為舌下間隙內彌漫性的蜂窩織炎,病情發展迅速,可短期內延及頜下間隙及頸上部。多由口腔或牙根感染引起,以拔牙后多見。病原菌除咽部常見的溶血性鏈球菌外,多為厭氧菌。
毒血癥(toxaemia)是指細菌毒素從局部感染病灶進入血液循環,產生全身性持續高熱,伴有大量出汗,脈搏細弱或休克。
癥狀起因:敗血癥的發病基礎,基于以下兩方面:(1)病人方面的因素:①年齡:好發年齡是幼嬰及老人,他們抵抗力差、發病率高。新生兒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更易發生這種病癥。出生體重越小,發病率越高,國內國外都有有關這方面的統計。嬰幼兒時期還可能發生隱性菌血癥,患兒除體溫略高外,找不到感染病灶的根源。這類菌血癥的發生率約為3%~10%。②病菌侵入途徑:嬰幼兒菌血癥起源于皮膚、粘膜及臍部感染者最多。泌尿生殖道和消化道感染常為大腸桿菌或革蘭氏陰性菌、厭氧菌侵入途徑。呼吸道感染可發生肺炎球菌敗血癥。由于診療技術的發展各種穿刺、內窺鏡檢查、各種管道插管、引流及透析療法、體外循環等手術都使細菌易于進入血流。(2)病菌方面的因素:①病原菌數量大分泌毒力強大的內、外毒素、酶和致病因子,侵襲性強,以及侵入門戶血循環充沛,都有利于敗血癥的發生。②致病菌的種類,隨著病兒年齡的增長和藥物的發展而不斷改變。以往小兒敗血癥的病原菌,除新生兒期可能為大腸桿菌外,較多見的是鏈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其次是腦膜炎球菌與流感桿菌;傷寒及副傷寒、綠膿桿菌等則很少見。自從臨床廣泛應用抗生素以來,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及肺炎球菌敗血癥已明顯減少。葡萄球菌則因其耐藥菌株增多而更易導致敗血癥。目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陰性表皮葡萄球菌常為敗血癥的主要致病菌。但是,革蘭氏陰性細菌(以大腸桿菌為主)敗血癥的發病率又有超過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癥的趨向,綠膿桿菌、肺炎桿菌及產氣桿菌、沙雷氏菌、變形桿菌等致病力低的細菌敗血癥也可發生。B組β溶血性鏈球菌已成為新生兒敗血癥常見的致病菌。四聯球菌在新生兒、嬰幼兒敗血癥中也有報告。厭氧菌中以脆弱類桿菌多見。財社心水論壇,多細菌感染亦有發生。